你以為你吃的是豆制品?錯!常吃反而沒好處!
豆制品營養好人人皆知,生活中就有很多朋友喜歡吃豆制品。雖然豆制品營養豐富,但你知道嗎?有不少“偽裝者”打著豆制品的旗號混淆視聽,這些食品若是常吃并沒好處!究竟哪些食品是豆制品的“偽裝者”?怎樣吃豆制品才健康?今天就帶你去了解一下!
01.哪些食品是豆制品的“偽裝者”?
一、不含“豆”或只含少量“豆”
第一類“偽裝者”不含或只含少量“豆”,亦或者僅含有大豆蛋白,而非完整大豆。如魚豆腐、千頁豆腐、日本豆腐、杏仁豆腐、米豆腐、魔芋豆腐等。
1. 魚豆腐
也稱油炸魚糕,是由魚糜、大豆分離蛋白、淀粉、鹽、味精、糖、植物油和水等按一定比例加工成塊狀,經熟化油炸而成。其味道鮮香、富有彈性,常常出現在涮火鍋、麻辣燙中。如果魚肉和大豆分離蛋白含量高,且來源和品質有保證,魚豆腐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。但市場上多數魚豆腐中魚和豆的含量都很少,加之含有較高的糖、鹽和油,經常食用可能增加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患病風險。
2. 千頁豆腐
干鍋千頁豆腐是很多人喜歡的菜肴,但它不是豆腐做的,而是以大豆分離蛋白、淀粉、食用油等為主要原料,經攪拌均勻后醒發而成。相較于傳統豆制品,其鈣、大豆磷脂等含量很低,且還可能加了不少油和鹽,同樣不利于健康。
3. 日本豆腐
也稱雞蛋豆腐、玉子豆腐等。其主要原料為雞蛋,輔以水、鹽等制作而成,其本質是商品化的蛋羹。不同品牌的日本豆腐因雞蛋含量不同營養素差別較大。
4. 杏仁豆腐
是以糖、杏仁、牛奶、瓊脂等制成的一款甜品,因其制作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分,不宜大量或經常食用,否則可能增加齲齒、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發病風險。
二、豆制品再加工易失去營養
另一類“偽裝者”雖為實打實的豆制品,但因含有大量的油脂、糖、鹽,吃太多也會對健康造成危害,如五香豆腐絲、油炸豆腐、豆干小零食等。
它們的原身是健康營養的豆腐(干),為滿足市場需要,又進行了各種再加工,得到的產品不但高油高鹽高糖,還加入了一些香精香料,油炸等烹調方式更讓它們丟失了很多營養素。
劃重點
02.優質的豆制品什么樣?
真正有利于健康的豆制品應具備“非油炸、少添加”的特點——只經歷了“磨漿、過濾、煮開、加凝固劑、擠壓水分、發酵”中的全部或部分程序,帶有大豆的自然香味,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蛋白質、鈣、鉀、大豆異黃酮等營養物質,比如原味豆腐(干)、豆腐腦、豆漿、納豆等。
劃重點
03.怎樣吃豆制品才健康?
中國營養學會建議,每人每天應攝入15~2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。25克大豆相當于72.5克北豆腐、140克南豆腐、365克豆漿、55克豆腐干、40克豆腐絲、175克內酯豆腐。
Recommended News
推薦新聞